特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多友教授作学术报告

发布者:邸平发布时间:2022-04-22浏览次数:944

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22科技活动月期间,由文学院/新加坡研究中心、语言文学跨学科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东北亚汉字文化交流的源与流”主题报告会,于422日上午以线上视频会议形式成功召开。本次学术报告特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多友教授主讲,由文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赵霞教授主持,吸引了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和国内外众多高校师生的聆听。

教授进行“东北亚汉字文化交流的源与流”主题报告


陈多友教授的本次报告旨在探究汉字于东北亚文化圈发展历程,摸清东北亚文明生态的内在腠理,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经验与依据。陈教授首先浅谈汉字在东北亚的地位,指出汉字作为贯穿中国历史五千年文化的基本载体,其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记录中华民族发展历程方面,也是“东北亚文化交流不可替代的纽带”。

陈教授介绍汉字在东北亚的地位


陈教授提到,“东北亚文化圈是从古至今保存最完整,内涵最丰富,最富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文化圈。”其中汉字是推动东北亚文化圈繁荣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文化圈扎根于魏晋,形成于隋唐。隋唐时期正值汉字对外传播黄金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朝鲜半岛,日本相继派遣使者与学生来大唐学习汉字,吸取优秀汉文化,积极传播唐朝的典章制度和学术文化。汉字书籍大量传入日本,使更多日本人接触并开始学习汉字。东北亚各国之间因汉字联系密切。

夏日漱石所作汉诗文


汉字在东北亚文化圈中并非持续发展,在1920世纪曾呈现衰退削弱之势。陈教授以韩国为例:1948年韩国发布《韩文专用法案》,“去汉字化”的现象严重,这对于学习古代历史典籍原著、真正领略韩国文化传统以及与中日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无独有偶,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的日本也曾对是否削减汉字甚至废除汉字进行过讨论。但是,陈教授指出,“走向式微只是阶段性的,汉字其本身富含的价值无法被掩盖”。随着东北亚各国间交流不断深入,中国的话语权逐步提高,汉字的地位不断回升,东北亚文化圈获得复兴与重建。

最后,陈教授对于东北亚汉字文化圈的发展进行了展望。陈教授认为,中国应以积极的姿态努力传承东亚文化的传统,承担起发展东亚文化的重要责任。东亚文化圈的各国也应逐步消除彼此之间历史上形成的隔阂与分歧。站在全球化的高度,通过平等对话、理智沟通去化解各种异质文化的碰撞和冲突。

教授对东北亚汉字文化圈的发展进行展望


报告会结束后,陈教授与师生们进行了近半个小时的互动,对师生提出的有关问题都进行了一一解答,广大师生表示通过本次报告受益匪浅。